2014/07/14

投入,就會看見專屬於你的美好

時常有人問我:「心理系畢業能做什麼?」說真的,大學時期的我未 曾困擾過這個問題,並不是因為富二代或比較厲害,而是一向認為:未來做什麼是由我決定,而不是大學。心理系的訓練是讓我不管做什麼都能夠做得很好,因為所 有的工作都會與人互動有關,所以我相信,就算去賣雞排也會是生意最好的那攤。

從小到大我們都不斷地面臨選擇,唸什麼系、選什麼課、參加什麼社團、畢業後找什麼工作…等。每個人選擇的前提不同,我誠心的告訴大家,選擇時不要以具體利益做優先考量,而要以「做了自己就會開心、有充實感」為首要目標,當你不求名利認真地去做一件事時,反而會獲得更有價值的東西。

為 什麼要特地這麼說?因為見到太多高中、大學甚至研究生,在選擇科系、課程以及是否參與活動時,都是以「這對我升學/未來有什麼利益」為依歸,凡是不符合此 原則的事就不碰。或許這能夠最有效率地達到現有的目標,但也因此錯失了年少青春時能夠追求夢想的特權,與獲得無價之寶的機會。

以 我自己為例,大約三年前開始會跟同學一起寫睡眠或心理學相關的新知文章,一開始單純是覺得網路上的相關文章很少,而新聞媒體看到的新知要不是錯的,不然就 是寫得不知所云,既然如此乾脆自己來寫,雖然花時間又沒報酬但自己看了爽。寫了幾篇後收到了泛科學新聞網的主編來信,希望我可以成為他們的專欄作家,只不 過沒有稿費。我想反正文章一樣在寫,放在哪個平台都一樣,因此沒有想太多就答應了,從此多了個「科普作家」的虛名。兩三年過去,雖然賺不到什麼錢,也無法 幫助我升等,但卻因此認識了很多很棒的人,他們對專業的熱情與付出無與倫比,每次與這些人碰面時,總能讓我燃起更多的熱情與希望,而這,是金錢買不到的, 更是我在當初要做之前所想像不到的。

所以,要是問我大學時該做些什麼事,或是畢業後該找說什麼樣的工作,我會說是「就算沒有利益、不賺大錢自己也會開心」的工作。如果決定做之前就已經抱持著利益回收的期待,那恐怕最後會以失望收場。也不需要在意做了之後很難成功,或是遭遇到挫折。年輕,就是讓你追逐夢想用的,一切挫折都將會是你成長的養分,使你變得更強。「選 擇你所愛,愛你所選擇」是句老掉牙的詞,也一直是我的座右銘。這句話看來容易做來難。前一句話很容易,每個人都希望選擇自己所愛的人事物。但後面一句做來 就不容易了,大學生選了課後又老是蹺課、交了男/女友又很快分手、應徵了工作沒幾天就不幹了,一直有著「坐這山望那山」的想法,是無法有所成長的。

找到一個你願意投入的事,然後勇敢去做,那麼,你就會看到專屬於你的那片美好,而這也將會是人生中一段精彩無比的經歷。

[原發表於2014年高醫心理系系刊]

2014/07/09

追憶似水年華

傍晚時分,騎著單車在這住了十多年但也離開十多年的街道悠哉閒晃。正當準備返家時看到一條熟悉的街道名,不經思索就轉了進去。
騎了一會兒發現...啊!這是我小時候租卡帶的店,但已經變成豆漿大王了;童年玩伴的家現在已整個改建了啊,但人也不在了。
前面就是國中理化老師的家,他有個與我同年又同校的女兒,常常從樓上窗戶往外眺望。當時我很愛騎這條路回家,經過時總會抬頭看看,期待會看見一個笑靨。一想到此,不經意地抬頭望去,當然是人面不知何處去了~
原來,騎車不只是看到風景,有時還會見到專屬於己的生命回憶啊~

臉書我五歲


今天是臉書上的我五歲生日。
當時只是為了玩開心農場,每天都在種菜、養魚跟偷拔朋友的菜。直到有一天我覺得很膩,心裡想:臉書功能是這樣嗎?好無聊啊~~
之後我封鎖了所有的遊戲,開始分享自己的想法、知識與生活,去瞭解朋友的生活、想法與知識,找到許多陳年好友,也認識了許多很有意思的網友。這一切沒有臉書恐怕很難做到,我想這才是有價值的地方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