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又開始學起Linux來,也回想起以前剛認識自由軟體時的心情。電腦裡找到一篇以前寫的書介,雖是陳年文章但心情也不至於差太遠,就放上來跟大家分享...
2000/8/17
開放原始碼--Linux與自由軟體運動對抗微軟巨人的故事
Peter Wayner 著
蔡憶懷 譯
商周出版
如果你曾經寫過程式,那一定會知道原始碼對於一個程式工程師的重要性;
如果你對電腦作業系統有些概念,那一定會知道作業系統!= M$ Windows;
如果你關心資訊的發展,那一定會知道近幾年紅遍半邊天的除了Internet之外,還有一個叫Linux的東西。
嚴格的說,Linux不叫Linux,是稱之為GNU/Linux,這表示Linux之崛起並不只是少少幾個人的功勞,還是配合了許許多多自由軟體基金會的志士們才會成功。而Linux的創作者Linus本身也是自由軟體的信奉者。
提到自由軟體基金會,就不得不提起Stallman這鍋創始人。他當初是在麻省裡工學院理工作,只因為一個印表機驅動程式的問題,讓他興起自由軟體的念頭,進而揭竿起義,在程式國度裡發展出和封閉的copyright相對的copyleft。這登高一呼也引起許許多多的程式工程師進而效尤,一同為了自由軟體而犧牲。
自由軟體到底是在講什麼呢?跟我們買個軟體有什麼不一樣?最簡單的,是你能不能對所購買的軟體自行更動。當然,是否有能力更動是一回事,有沒有權力可以更動是另一回事。
信奉自由軟體的人很喜歡舉一個例子:
今天我買了一部車,我當然有權力去打開引擎蓋看看裡頭的零件,或是自行換個引擎、排氣管之類的,甚至我要將這部車再轉手賣給別人,都是合情合理的。但是在軟體上頭這樣子的概念就是不行的。現行軟體國度裡,賣你一部車只是授權給你"開車"的權力,你並沒有其他任何的權力,連打開引擎蓋看看都不行!這樣合理嗎?
微軟的無敵行銷手法,以劣幣驅除良幣地打敗了IBM的OS/2,又以摧枯拉朽之姿使得MAC幾乎失去招架的能力。但是這不表示所有人都樂於接受微軟,接受一個無法連續開機超過50天的Windows。自由軟體的風行、GNU/Linux的崛起,使得眾多不滿現狀的人如獲甘霖。許多人都期待GNU/Linux能夠打破微軟帝國的統治,這種期待讓我想起秦末眾多起義之士,最後由一介平民出身的劉邦推翻了秦的大一統。的確,目前GNU/Linux的發展已到了微軟不得不去正視他的地步,尤其即將進入的網路e世代,眾多電器需要內嵌式系統的輔助,再加上原本個人電腦對於網路的功能及管理,這已都不是微軟的Windows CE和Windows 98/2000/NT能夠承擔的了。正巧的是,這些個方面都是GNU/Linux最擅長的...
但是,自由軟體真的可以這麼順利的推翻暴政嗎?講起來也不是這麼容易。既得利益者不會這麼輕易的放棄賺錢的機會。所以許多打著"開放原始碼"標榜的商業軟體,意圖藉自由軟體的好處,行商業軟體賺錢之利;更有不少進行"半開放式"的授權。這些個對於自由軟體的曲解或是利用,都會是使其失敗的可能原因。
這之間的故事十分精彩,如果你對於資訊方面很感興趣,那你一定得了解這之間的衝突。
很喜歡這書裡頭提到工程師講的話:
去他的金錢,給我原始碼!!
多麼瀟灑、多麼豪邁啊
至少,在這金錢掛帥的社會裡,可以有這種胸襟的人已經不多了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